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以医学美学与美容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为重点的高级学术刊物,是面向中高级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人员为主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业领域涵盖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医学美容。刊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内科、物理美容、药物美容、中医美容和美容护理等研究和应用。栏目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经验总结、病例报告、技术革新、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65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657/R
邮发代号: 82-80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1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657/R
- 国内刊号:11-46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以医学美学与美容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为重点的高级学术刊物,是面向中高级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人员为主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业领域涵盖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医学美容。刊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内科、物理美容、药物美容、中医美容和美容护理等研究和应用。栏目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经验总结、病例报告、技术革新、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等。
1.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文稿应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炼,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短篇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2.推荐信:来稿需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
3.请通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进行投稿(登录中华医学会主页www.c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进入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或http://www.cosmagzine.com)。网上投稿成功后还需寄送以下几项材料:⑴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60元(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汇款地址:100120 北京安外黄寺大街9号《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辑部收;⑵单位推荐信: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义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⑶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编辑部;⑷若此项研究为基金项目者,需附批文复印件。投稿过程中如需帮助请致电编辑部。
4.投稿清单:⑴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⑵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⑶中文摘要;⑷英文摘要;⑸正文: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发文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总被引频次
-
红唇瓣推进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红唇缺损
目的介绍一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于缺损红唇的两侧红白唇交界处或其稍上方按需要向其两侧各设计红唇瓣,缺损范围大者可将一侧红唇瓣设计至口角下唇处.按设计切开解剖游离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轴型瓣,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5例,缺损宽度1.0~1.2cm,所有唇瓣全部成活,术后唇外形满意.结论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缺损,方法简便,唇瓣血供可靠,疗效满意,可广泛用于修复......
作者:赵天兰;程新德;李光早;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2- 05
-
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
目的探讨额部和面部联合扩张修复鼻部及下睑区病损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据鼻部、下睑区病损面积大小,考虑额部、面部联合扩张方法,确定扩张器容量大小.额部在额肌下、骨膜上放置150~170ml扩张器,面部据正常组织面积在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筋膜浅层放置尽量大的扩张器.待扩张充分后,将鼻部、面部下睑区病损切除,松解后,面部设计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转移,额部则以滑车上血管为蒂设计易位带蒂皮瓣转移修复......
作者:马显杰;董立维;李杨;王璐;李威扬 刊期: 2015- 04
-
经乳晕缘切口切除多发乳房肿瘤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步,很多小的乳房肿瘤都能较早发现,患者要求手术切除而又无损于乳房的外观.为此,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开展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房多发肿瘤30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敏;周斌;汤君东;陈晋肃 刊期: 2007- 03
-
点阵激光对豚鼠皮肤干细胞因子及其c-kit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不同能量对豚鼠皮肤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及其c-kit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豚鼠背部皮肤划分成A、B、C、D4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参数处理:A区(对照区),不予激光照射;B区(低能量区),以20mJ/cm2的能量照射;C区(中等能量区),以60mJ/cm2的能量照射;D区(高能量区),以120mJ/cm2的能量照射.激光处理后1周、4周2次分别切取......
作者:谭明;段波;叶松;吴丹;周阎施婧 刊期: 2017- 06
-
RNA干扰技术对瘢痕疙瘩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及胶原代谢的影响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nteferenc,RNAi)技术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r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对人瘢痕疙瘩(keloid,KD)中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针对人CTGF基因设计合成的3对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CTGF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fibroblasts,KFB),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作者:李雪阳;金培生;沈才齐;张爱君;陶常波 刊期: 2011- 06
-
鼻部软组织缺损不同方法修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鼻部软组织缺损不同方法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17例鼻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对不同鼻部软组织缺损分别应用额部皮瓣再造全鼻或部分鼻再造术,耳廓组织瓣游离移植术,Medpor支架植入术,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术,全厚植皮,额部或面颊部扩张器埋置扩张皮瓣修复,自体鼻中隔或肋软骨取出移植,局部任意皮瓣转移术,鼻小柱延长术等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至6年.4例鼻再造患者术后外形满意,2例Medpor支......
作者:冀晨阳;张金明;梁伟强;陈宇宏;张佳琦 刊期: 2016- 05
-
基于Wilks' lambda的拔牙矫治逐步判别分析
目的验证利用Wilks'lambda分析方法筛选对拔牙矫治判别影响大的测量项目方法.方法选取100例正畸患者,年龄14~40岁,平均年龄23.6岁,男29例,女76例,对其进行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包.应用Wilks'lambda判别统计方法筛选对拔牙矫治影响大项目.结果UIE-AB和NA/PA的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建立了一个拔牙矫治的回归方程为......
作者:马俐丽;王冠超;张山川;徐宝华;谢国芳 刊期: 2018- 02
-
三种方法综合治疗增生性瘢痕
目的探讨应用瘢痕部分切除、缓释药物注射及手术包埋法综合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瘢痕部分切除,残留瘢痕内注射缓释药物,以周边正常皮肤包埋等方法给予治疗.结果10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术后创口平整,随访1~2年,未发现瘢痕再增生现象且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包埋的皮肤血运可靠及愈合后不复发等优点.对小面积增生性搬痕的治疗,是比较......
作者:刘开东 刊期: 2009- 01
-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下颌角肥大
目的矫治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但单一式术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于完成术前检查与分析后,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后同时行下颌角弧线截骨术,术后观察两侧下颌角间距变化.结果2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经7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下面部宽大畸形显著改......
作者:吴国平;何小川;蒋晓丽;李越钢;夏德林;郭力 刊期: 2009- 04
-
局部三叶瓣及皮片移植乳头乳晕再造术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重建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再造后的乳房因乳头、乳晕缺失常留有遗憾,更有因外伤、烧伤及手术原因将乳头、乳晕破坏,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因而乳头、乳晕重建术的方法屡有报道[1-5].我们采取乳房局部三叶瓣及皮片移植法为8例10只乳房行乳头、乳晕重建术,方法简单易行,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
作者:徐向民;崔倩倩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改良上睑提肌延长法治疗医源性上睑退缩的临床效果
- 2 高密度聚乙烯眶内填充矫正义眼座置入后上睑凹陷
- 3 富血小板血浆对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效果的影响
- 4 岛状皮瓣在面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5 乳晕内皮下复合组织瓣交叉填充联合持续牵引矫治中度和重度乳头内陷
- 6 带蒂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筋膜瓣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 7 紫外线照射后无毛鼠皮肤胶原的变化及其定量分析
- 8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 9 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窄蒂皮瓣成活的实验
- 10 氟斑牙烤瓷修复28例报告
- 11 颈阔肌-筋膜瓣联合真皮脂肪片移植充填面颊凹陷的临床应用
- 12 美容皮肤科学学科体系及建构模式的初步研究
- 13 初论美容外科学的新理念
- 14 置入硅凝胶乳房假体隆乳的临床观察
- 15 保留乳房间隔内上蒂法巨乳缩小术的临床效果
- 16 射频电波刀治疗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效果
- 17 鲜红斑痣的治疗研究进展
- 18 试论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激光美容治疗中的应用
- 19 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 20 单睑合并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的生理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