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以医学美学与美容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为重点的高级学术刊物,是面向中高级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人员为主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业领域涵盖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医学美容。刊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内科、物理美容、药物美容、中医美容和美容护理等研究和应用。栏目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经验总结、病例报告、技术革新、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等。

首页>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657/R
  • 国内刊号:11-46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年第01期

新材料和药品在皮肤磨削术中的应用

盖君

关键词:新材料, 药品, 皮肤磨削术, 磨头, 创面, 瘢痕, 治疗效果, 手术, 表皮, 真皮乳头层, 皮肤病, 消毒, 细胞, 色素沉着, 皮肤附件, 点状出血, 直径, 真皮层, 应用, 选择
摘要:自1905年Kromayer首次应用磨削术治疗皮肤病以来,此法在治疗皮肤表浅性损害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磨削术所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药品也不断更新,使得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日臻完美,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 一、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11月,共为82例实施了磨削术。其中面部天花或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36例,前臂自残性烟头烫伤瘢痕12例,疣状表皮增生16例,疣状痣2例。皮指腺痣4例,雀斑12例。 每例患者磨削次数1~4次,间隔3~9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或新的瘢痕增生,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色素沉着总发生率为86 %,发生时间为术后15~30 d,其中女性为96 %,男性为72%。恢复正常皮肤色泽时间为2~9个月,平均需5个月。无1例发生永久性色素沉着。 二、体会 1.磨削器械:磨削机采用日本生产的微型磨削机,长12 cm,直径3 cm,前端可卡入不同直径的磨头(国内磨头的轴杆直径一般为2 mm),末端为电源线,可直接插入220V的交流电源,机身上有手控制开关,为二波段式,可控制磨头按正向或反向旋转。适于皮肤磨削的转速为8000 rpm。 2.磨头:磨头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是磨削术成败的关键,不同的皮肤病应选择不同形状和粗细的磨头。对于浅表的皮肤病变,例如黄褐斑、雀斑,需要细微的划痕或凹痕,可选择细的碳化硅胶磨头,或细沙磨头。对于凹凸明显的瘢痕或文身,体表肿瘤例如皮脂腺痣、表皮过度角化等,可采用较粗糙的金刚砂磨头或粗沙磨头。对于骨质的磨削可用有风叶刃的钨钢或碳钢磨头,例如拇外翻、驼峰鼻、颧骨过突。根据不同的病理特性研制了不同形状和粗细的磨头,以满足磨削术中的推磨、斜磨、圈磨、点磨、松解和抛光等各种需要。 3.设备的消毒:磨头和装卡磨头的轴芯可在器械消毒液中或75 %的酒精中浸泡消毒,机体和电源线部分可用碘伏或碘酒擦拭消毒,机体部分可再套入无菌手术用橡胶手套。 4.磨削方法:以大限度地磨除皮肤表面病变但又不伤及真皮深层为原则。磨削的深度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过浅达不到治疗目的,过深易破坏部分真皮层形成瘢痕,造成手术失败。为稳妥起见初学者切勿过深。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手术者一定要熟练掌握皮肤各层的组织结构。面部各区皮肤的厚薄不一,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逐层磨削法较易掌握深度:先磨削表皮角质层和颗粒层,此时创面仅有少量组织液渗出;再磨削真皮乳头层,创面呈点状出血,磨削至真皮乳头层深部时。创面呈密集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止血后创面呈紫红色,此时为磨削深度之界限。如继续磨削将真皮层全部去除,创面出现点状脂肪时,说明磨削过深,手术后可留下瘢痕。因为磨削创面的修复依靠残留的表皮突部位的基底细胞、棘细胞及皮肤的附属器细胞,如果将表皮突全部磨除,只能由结缔组织修复创面,愈合后必然会留下瘢痕。面部皮肤与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不仅皮肤较厚,而且还有大量的皮肤附件,皮肤附件内衬有大量的表皮细胞,从而保证了上皮覆盖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