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以医学美学与美容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为重点的高级学术刊物,是面向中高级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人员为主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业领域涵盖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医学美容。刊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内科、物理美容、药物美容、中医美容和美容护理等研究和应用。栏目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经验总结、病例报告、技术革新、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等。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657/R
- 国内刊号:11-46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
胡勇;李健宁
关键词:预构皮瓣, 轴型血管, 轴型皮瓣移植, 复合组织瓣, 新生血管, 转移, 血管植入, 血管移植, 随意皮瓣, 外科, 临床, 存活力, 治疗, 形成过程, 手术, 皮片移植, 颞浅血管, 技术, 基础研究, 应用
摘要:预构皮瓣是按治疗的需要,不受血管分区限制,将非轴型皮瓣供体人为地转化成为轴型皮瓣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没有轴型血管的供区先用手术的方法将知名的血管移植于其下,或将皮片移植于含有丰富血管的组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管化后,再按轴型皮瓣移植,大大地增加了皮瓣的面积,改变了皮瓣的厚度,丰富了手术的方式。预构皮瓣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解除了局部原有的解剖结构对皮瓣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所需的皮瓣和复合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拓宽了重建外科的治疗手段,提高了因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切除而造成缺损的治疗能力。由于这种皮瓣供区、皮肤的颜色、质地和皮瓣的厚度可以高度选择,在整形美容外科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前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和临床的角度论述预构皮瓣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历史回顾 Diller[1]是第一个提出预构概念者,在1966年,建立了带血供的回肠预构的瓣模型,Washio[2](1971)用狗做试验,把一段带血管的肠管脱去粘膜后转移到腹部皮下,创造一个能转移的复合组织。Orticochea[3](1971)首先描述血管植入概念在临床的应用,他把颞浅血管转移到耳后皮肤,过一段时间后,这个被颞浅血管灌注的皮瓣被成功地作为复合组织瓣进行鼻再造。Erol[4](1976)通过试验证实,将需要移植的皮片直接覆盖到外置的股血管表面,能预构成血管化的局部带蒂皮瓣并行转移,他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治疗了10例临床病例。Yao[5](1981)是第一个描述用显微外科技术转移预构的复合组织的作者,通过植入一个轴型血管蒂进入随意皮瓣中,而使其转变成轴型皮瓣。并于1982年[6]在临床上通过植入旋股动静脉血管束至大腿内侧皮瓣内,6 w后,转移26 cm×16 cm游离皮瓣重建烧伤病人的颈部并获得成功。并第一次提出了预构(Prefabricated)这个名词。 这些早期研究构筑了预构皮瓣的基本框架,即将皮片移植于轴型血管上或将轴型血管移植于皮瓣中,作为轴型皮瓣转移,预构的皮瓣可以为含有肌肉的肌皮瓣及含骨和软骨的复合组织瓣。为预构皮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预构皮瓣的基础研究已证实将血管植入几天内就能刺激产生新生血管,8~12 w就能产生广泛的新生血管。血管再生的过程与载体的大小、接触持续的时间以及靶组织的性质直接相关。延长血管植入和皮瓣移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皮瓣远端的存活力。预构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植入的血管,其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不受受体床的血管形成过程的影响。从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的存活力与血流情况观察,预构皮瓣的存活力明显好于随意皮瓣,但不如轴型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早开始于植入的血管束的远端,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皮瓣。这些实验研究分别被Morrison[7] Komuro[8]Ono[9]等人所证实。
友情链接